创新思维 | 想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不妨让他尝试一下设计思维
//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弱人工智能时代。但即使这样,它给我们现实生活带来的影响可见一斑。AlphaGo打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也成了不争的事实。
各种世界顶级机构都对人工智能都有着深入详尽的分析。这些报告都在强调着,20年以后,人工智能将会突破瓶颈,全人类将进入一个强人工智能时代。这意味着什么?报告警告,在未来20年,人工智能可能会让接近一半的美国人失业。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7%。
本文授权转自“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优质在线课程
主讲 | 孙海虹 策划 | 厉校麟
视频 | 洪宇哲 整理 | 张燃
编辑丨李臻
那么在未来的强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人类的什么素养更为重要?显然是机器所不具备的——创造力、创新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先后就读于北大和麻省理工学院、有18年跨中美两国创新策略高管经历的孙海虹则认为,设计思维项目制沉浸课程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孙海虹女士用详细的数据和案例,为家长和孩子们讲解了何为设计思维以及如何培养低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设计思维。
什么是创新?
创新这个词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孙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对创新几个不同的版本的定义。
有一次孙海虹跟她的朋友谷歌X实验室的负责人Mo Godat 聊天时,Mo Godat说:“任何不是科幻小说级别的创新,都不足以称为创新”。
针对这一解释,孙老师认为,特斯拉近两年的产品和谷歌的Project Loon就是很好的例子。特斯拉且先不说,Project Loon是通过多个超大型热气球搭载着Wi-Fi的元器件,升空到平流层为像喜马拉雅山、非洲地区等基础设施欠缺地区的用户提供快速及稳定的Wi-Fi网络的一个项目。
孙老师说,其实倒退几年,这些都是我们曾经不敢想象的、可以被称为科幻小说的创新了。但它们却都真实的发生了。
从创新的影响力和商业角度来说,创新界泰斗之一、哈佛商学院的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把创新定义和分类为: Incremental小步改进型创新、Breakthrough颠覆型创新、Transformational改变世界型创新。
创新的定义还可以有很多,但不管我们怎样去定义创新,孙老师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把创新落地为实。
而设计思维创新(Design Thinking)就是一种非常强有效能够把创新落地为实的方法论。
什么是设计思维?
Design Thinking这个词最早是由斯坦福大学的设计学院提出,但这种思维在冷战年代美国跟苏联在“竞技”时,诸多领域就已经有所应用了。
在近40年里,设计思维最早被应用于工程和设计行业,随后又被高效运用于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政府、企业和社会创新中,近几年又作为一种创造力培养方法被引入了美国的大中小学。
那么到底什么是设计思维?如果用一个词汇去高度概括设计思维,那就是“以人为本”,换句话说,设计思维创新聚焦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需要首先定义和明晰问题,然后落地解决方案。而在此过程中,是始终以目标受众的需求作为创新概念研发的核心。
以人为本的第一步,是同理心。
孙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设计思维的流程。
1
Empathy同理心
设计思维一定是从同理心开始的。也就是说首先要以人为本,通过观察、采访、换位思考等方式去体会目标受众和目标用户的需求。
2
Define明确问题
接下来就是通过聚焦于用户需求,去明确问题。如果方向和目标不正确,可能跑了十万公里还不如不要起步。
3
Ideate构想创意
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头脑风暴,小组内筛选点子、优化想法最后形成创意。
4
Prototype原型实践和Test验证调整
最后这两步是反复循环的。在建模之后,我们需要跟用户反复测试和调整,然后继续进行原型实践,反复测试,直到整个项目落地。
为什么设计思维很重要?
从人脑的认知科学来讲,人的左脑控制的是各种逻辑思维、数学思维、语言、分析等。而人的右脑控制的是个性、创造力、艺术等。左脑右脑强势平衡典型人物之一,就是达芬奇了。他即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
而我们现在大多数的教育都偏重于左脑的塑造,忽略了右脑的培养。
孙老师用一张图非常直接的阐释了培养设计思维的重要性:Science和Art交界的地方,才会产生wonder(奇迹)。设计思维就是一个经常让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思维方式。
低龄儿童怎样
开始创新思维
同理心是设计思维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设计思维的核心。孙老师认为,培养孩子的设计思维能力,可以从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开始。
孙老师还强调道,同理心不仅在设计思维里非常重要,对于提高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就是情商,同样大有裨益。
同理心是什么呢?孙老师认为同理心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
Seeing with the eyes of another 见人所见
Listening with the ears of another 听人所听
Feeling with the heart of another 感人所感
这几点说起来非常的简单,但是做起来,尤其是对低龄小朋友,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那作为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产生同理心呢?孙老师举了自己女儿的一个例子。
孙老师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班上有个朋友过生日,她选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娃娃想要送给朋友。虽然从一个三岁小朋友的角度来看,她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东西送给朋友,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
但是孙老师会告诉女儿,“这是朋友的生日,你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她喜欢什么?你要送一件她很喜欢的东西,这样她才会非常高兴。”后来女儿采纳了孙老师的建议,换了朋友喜欢的贴纸作为礼物,回来后很开心地告诉孙老师,朋友果然很喜欢她送的礼物。
所以,即使是一个三岁的小朋友,如果成年人能够给他们足够多的启发,同理心是可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的。
青少年如何
掌握设计思维?
对于11-18岁的孩子来说,我们应该怎样引导这些思维方法已经比较成熟的青少年去掌握设计思维呢?
1
案例启迪,打开思路
孙老师通常会给孩子们一个非常敞开的命题。比如说,我们如何去融合艺术和技术,就像达芬奇那样。我们如何去做有生命、有智慧、有温度的创新呢?这些命题都是非常敞开的,没有任何局限。
然后给他们分享各种现实世界的案例。从古希腊、古罗马、映像派的艺术有着怎样的科技在里面,到中国的青铜器,这些东西都是怎样实现从技术到艺术再到技术这样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闭环的。再到特斯拉,现代可穿戴设备、Dyson吸尘器等是如何实现艺术和技术完美结合的创新。
给孩子们分享的案例,实际上是在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使他们能够跳出盒子来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2
多样研究,探索方向
方向不会即刻出现在我们眼前,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的。所以孙老师认为,多样化的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做一些相关的桌面研究、田野调查、访谈还有一些沉浸式的研究。
3
头脑风暴,确定创意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需要根据各种思路和研究产出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可能听起来很狂野,但我们鼓励各种想法。创新不设限。
接着小组成员会对这些想法进行交流和分析,有的时候可能是不同孩子的想法强强结合,或者是他们互为启发。
4
团队协作,迭代落地
这是孙老师带领的青少年设计思维团队其中一个项目的实景图。做一个设计思维的创新项目,其实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在进行团队协作,迭代落地。
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可以体验到从用户角度出发,通过洞察把用户的需求挖掘出来,然后以洞察结果为根基,产生各种创意和想法。最后用各种工具设备,科技往往是其中的很重要的条件,把这些创意和想法落地为实。
与此同时,孙老师也会给学生们强调,科技虽然常常是把一个创意落地为实的必要条件,但科技本身并不是创新。
当这一过程完成后,孩子们的成就感是无比大的。并且在各种团队协作中,孩子们的表现也是精彩纷呈。
有的孩子喜欢动手,钻研技术,属于科技型领导人。而有的孩子特别擅长于在不同的孩子有争端和意见的时候把意见整合。
因此,虽然时间很短,但孩子们的个人风格得以快速展现。怎样把所有组员的个人所长和所短快速融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次设计思维创新,这对他们不仅是一次强势考验,也是非常难得的一次机会让他们得以找到个人风格,
在团队合作的设置下把个人和团队长处发挥到最大。
5
团队展示,成果路演
最后,我们需要把舞台给这些青少年们。在一个很正式的场景之下,让他们自己来阐述和汇报自己的创新项目。这一环节也是他们是否具备解决现实世界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体现。
这些方法论和步骤听起来似乎有些复杂,但孙老师说,如果家里有2-3个孩子,就可以开始初步尝试了。或者如果家长有心,也可以联合另外2-3个家庭,自己进行设计思维探索。
在微课的最后,孙老师还回答了观众对设计思维提出的几个问题。
Q:青少年设计思维与成人设计思维的异同何在?
实际上,设计思维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并不是一种数学或者化学方程式。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检测方法。从根本上讲,以人为本、以解决现实世界问题为目的设计思维对青少年和成人都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孙老师认为,青少年掌握设计思维的5个步骤,与她任世界顶级设计思维创新公司Continuum中国区总经理时所做的一些商业项目时的步骤,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但孙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她在做教育以后与许多青少年有了接触,她发现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常常会比成年人的思路更不受限制。成年人的风险意识太高,怕犯错,这也是成年人在创新道路上的一个很大的阻碍。但青少年则不会,他们常常会更没有边界地去做各种探讨。
Q:青少年如何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培养设计思维?
孙老师的答案是,家庭教育。孙老师认为,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国际教育,实际上都是第二位的。不管是低龄儿童还是青少年,第一位的永远是家庭教育。所以这是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去做各种拓展和探究。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设计思维,是无关于何种教育体系的。这种思维培养的第一要素应该来自于家庭。
来源 | 外滩教育
编辑 | 思维智汇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小编推荐